持续擦亮船舶海工“深蓝名片”,南通崛起长江口
江海南通,挺进深蓝。
9月16日上午,2025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南通)发展推进会暨船舶海工产业展开幕式在南通举行,国内外船舶海工领域的知名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代表齐聚一堂。
16个重点项目在开幕式现场签约,超500家国内外船舶海工企业携新产品亮相展会。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南通市还和上海市长兴岛开发建设管委会、崇明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共建世界级船舶海工产业集群。
江苏是国内造船第一大省,南通则是全省的“领头羊”,船舶制造、海工装备产业规模分别占全国的1/10、1/4。
当前,全球船舶海工产业正处在绿色转型、智能升级的关键阶段。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推动船舶海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级船舶海工产业集群,南通勇挑重担。
而这张“深蓝名片”,也是南通迈向“下一个万亿”,真正成为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必须擦亮的“金字招牌”。
何以南通
世界上有不少因造船业发达而闻名的沿海城市,比如德国汉堡,韩国蔚山。
船舶海工产业堪称“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技术创新的“试金石”,也是经济转型的“压舱石”,更是国家竞争力的“风向标”。

南通江边。本文图片均来自“南通发布”微信公众号
中国是当之无愧的造船大国。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郭大成介绍称,今年1~7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51.8%、70.2%和65.6%,全行业效益水平创历史新高。
中国造船,看长江口。以手持订单量计,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上海三大船企——沪东中华造船、江南造船、外高桥造船足以跻身全球前十大船厂行列,上海也已成为全球唯一一座集齐三大高端船型的“皇冠明珠”城市。
而在长江口的北岸,紧邻上海的南通,也已成为不可忽视的船舶海工产业高地。
船舶海工是南通正在全力打造的六大产业集群之一,南通船舶制造、海工装备产业规模分别占全国的1/10、1/4,建成交付了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批量交付2.4万标箱级超大型集装箱船等品牌船型,在新型海工装备、特种船舶建造领域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被评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高技术船舶产业基地和国家船舶出口基地。
数据显示,南通现有船舶海工规上企业超400家,2024年产值达2115亿元,初步形成了海洋工程装备、高技术船舶、核心配套设备、研发服务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
2022年,南通牵头苏中兄弟城市泰州、扬州,成功打造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去年,通泰扬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产值同比增长18%,占全国比重达45.7%,较入选国家级集群时提升了2.5个百分点。
以南通为东侧起点,一路向西至扬州仪征的一条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超级产业带,已在长江下游崛起。
创新发展
当前,全球船舶海工产业正在新一轮上升周期中快速发展,国内船舶工业也面临着不少新问题和新挑战。
因此,创新发展是关键。
本次活动开幕式上,中船集团首席专家胡可一在作专题报告时指出,基于单个小批量订单建造的特点,以及试错空间较小的,船舶行业必须不断创新技术,加快实现创新发展,以及去碳化、数字化转型。
澎湃新闻注意到,南通正加快省船舶海工技术创新中心、东南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哈工程长三角研究院“两院一中心”的建设。对外联动方面,南通此次还和上海市长兴岛开发建设管委会、上海市崇明区政府签约,将推动沪通两地发挥互补优势,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共同打造全球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善的长三角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综合产业集群。
同时,中国船级社、中船集团708所也分别与南通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发挥中国船级社、中船集团708所技术创新、专业人才等优势,促进南通船舶海工产业产学研融合,加速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和往届相比,本届活动新拓展了人工智能工业应用等前沿专题,突出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体现了从“单点技术突破”向“系统生态构建”的升级。
比如在开幕式后,“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供需对接深度行(船舶行业)”活动在南通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工业智能体应用典型案例集(首批)》正式发布,一批“人工智能+船舶行业”应用场景也面向社会推出。
圆桌座谈环节,与会企业按AI智能优化船舶设计、智能制造、智能航行、绿色低碳等场景分组对接,进一步推动合作落地。
沿海崛起
面向未来,南通市委书记吴新明在本次活动开幕式上提到了“四个跨越”。
他表示,南通将努力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领军企业方阵和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链,加快实现从“总装制造”向“总包集成”的跨越;
坚持产创融合,构建“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配套企业”协同创新体系,推动转型升级,加快实现从“规模领先”向“高端引领”的跨越;
引领方式变革,构建高效、敏捷、清洁、安全的现代化船舶海工产业体系,加快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跨越;
强化要素支撑,推动高端服务业态向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跃升,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形成全要素支持体系,加快实现从“基础配置”向“系统赋能”的跨越。
挺进“深蓝”,南通雄心不止。

南通市。
一方面,已是GDP万亿城市的南通,“下一个万亿”必须向海。另一方面,南通船舶海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也事关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大局。
江苏沿海三市由南向北分别为南通、盐城和连云港。就在9月10日,全省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省委书记信长星指出,沿海地区要进一步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更好发挥海洋经济发展主力军作用,推动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信长星表示,要更大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聚焦有潜力、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加快集聚和培育壮大科技力量,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引导高校院所和企业做好“海洋+”和“+海洋”文章,让沿海地区成为海洋经济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场”、产业迭代升级“新引擎”。
加快建设海洋强省,说到底,产业发展是关键。
船舶海工扬帆远航,正当其时。